骨折——是指骨发生中断,骨骼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的一种体征。
骨折 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两种。骨折中最常见的是四肢某一部位的骨折。如果摔倒或受其他外伤以后,四肢的某个部位疼痛剧烈、发生畸形或活动受限,就要想到可能是发生了骨折。尤其是老年人,四肢受外伤更容易发生骨折。
骨折通常具有以下症状与体征:
(1)受伤部位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骨折肢体缩短或成角畸形,活动异常。
(3)按压局部时疼痛感明显,有骨擦音、骨擦感。
骨折急救方法:
骨折病人需要及时、正确的固定,骨折时,由于局部有内出血而不断肿胀,所以不应固定过紧,不然会压迫血管引起淤血。同时应防止伤口感染,避免神经、血管、骨骼、软组织等再遭损伤,减少并发症。骨折固定时,常就地取材。如各种2~3cm厚的木板、竹竿、竹片、树枝、木棍、硬纸板、布带等,以及伤者未受伤的一侧肢体等,都可作为国定代用品。
骨折后搬运方法:
(1) 伤者两上肢伸直,两上肢垂直于身体两侧。
(2) 3~4名急救者在伤者一侧,两人托臀和双下肢,另两人分别托头、腰背部,置伤者于担架和门板上。
(3) 不要使伤者躯干扭曲,千万不要一人抬头一人抬足。
(4) 用枕头、沙袋、衣物垫堵腰和颈两侧。如果颈、腰脱臼错位,或骨折时应将颈下、腰下垫高,保持颈或腰过伸状态。
经过初期阶段的休息,以便使疼痛和肿胀消退后,临近关节的活动和肢体的承重即可开始,这将有助于骨痂的生长,减轻关节僵硬和减少骨折不连接的并发症,通过对骨折四周软组织施加压力来防止骨折部分过度活动的骨折矫形器。根据可能骨折受伤的部位,选配相应的矫形器和正确的护理方法,达到减轻疼痛,稳定制动作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一、躯干脊柱部分
1、头颅、颈部骨折康复护理
头颅部骨折,主要是保持局部的安定,在检查、搬动、转运等过程中,力求头颅部不受到新的外界影响而加重局部损伤。具体做法是,伤员静卧,头部可稍垫高,头颅部两侧放两个较大硬实的枕头或沙袋等物将其固定住,以免搬动、转运时局部晃动。最好让病人卧于硬板上,然后同带子固定头颅部;或用头颈部固定支具。颈部骨折也如上述原则,应保持颈部安定。颈部骨折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如果转运中因搬运、位置不当可致脊髓损伤,可导致高位截瘫。颈椎骨折,误用揉捏可使脊髓受压发生高位截瘫。如图
2、胸腰椎部位骨折康复护理
胸腰椎骨折脱位好发生与生理弧度相互交界活动较大的区域,从伤后现场急救开始,搬动或检查伤员均应注意勿再加重损伤。移动伤员时应避免扭转,使脊柱伸直成一个整体,平抬至担架上再行搬运,严禁一人抱头,另一人抬脚等不协调的动作。如伤员俯卧位时,可用“工”字夹板固定,将两横板压住竖版分别横放于两肩上及腰臀部,在脊柱的凹凸部位放置衬垫,先用布带固定两肩,再固定腰骶部。现场处理原则是,背部受到剧烈的外伤,有颈、胸、腰椎骨折者,决不能试扶着让病人做一些活动,以此“判断”有无损伤。一定要就地固定,胸腰部脊柱骨折时,揉压按捏过重可以损伤腰脊髓神经发生下肢瘫痪。如图
3、骶尾骨骨折和脱位的康复护理
此部位骨折有慢性骶尾部疼痛,不能取坐姿,同时有并发症存在,如肛裂、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因此,经常转换体位,以防并发症的发生。骶尾骨骨折常与骨盆骨折并发,症状以锐痛为主。治疗时适当休息、止痛、对症处理。一般患者在1~2周左右时疼痛最重,3周左右即可逐渐好转或痊愈。对长期疼痛不愈影响较大的患者,可考虑尾骨切除术。
二、下肢部分
1、大腿骨折康复护理
用夹板2块,将大腿小腿一起固定。置于大腿前后两块夹板要长达腰部,并将踝关节一起固定,防止这两部位活动引起骨折错位。在佩戴大腿固定支架的同时,适当做一些大腿肌肉收缩和放松动作,使踝关节背曲,使整个下肢用力,然后再放松,一下一下地逐渐进行。早期不做关节活动锻炼。如图
2、髌骨骨折康复护理
髌骨是膝关节的一个组成部分,能起到保护、伸直膝关节作用。在治疗中应尽量使髌骨后面是完整的关节面。无移位骨折可在患肢后侧用单夹板固定,膝关节处于伸直位,夹板长度由臀皱纹至足根部,后侧长夹板将膝关节固定在伸直位四周。有移位骨折,首先采取复位后,可用比髌骨稍大的包膝环(内垫棉花、外缠绷带制作而成)或弹性抱膝兜、宽松紧带固定髌骨,后侧长夹板将膝关节固定在伸直位4周。固定期间建议患侧少活动,除踝关节可适当做屈伸运动。
3、小腿骨折康复护理
有夹板时,将夹板置于小腿外侧,其长度应从大腿中段到脚跟,在膝、踝关节垫好后用绷带分段固定,再将两下肢并拢上下固定,并在脚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无夹板时,可将两下肢并列对齐,在膝、踝部垫好后用绷带分段将两腿固定,再“8”字形绷带固定脚部,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另可定做替代石膏的塑料固定矫形器。
4、踝足部骨折护理
一定使足部与小腿成直角,用夹板或三角巾成“8”字带固定。足背部受创骨折时适当休息,早期用足弓支持,胶布固定包扎或夹板固定约3周,可防止过多骨痂形成。以后可用足弓垫(横弓及纵弓垫),分散重力,至症状消失。
三、上肢部分
1、手腕关节骨折康复护理
由于事故发生时手臂前伸着地,腕桡偏背伸位,易致成骨折。症状多为手腕痛、活动受限、肿胀、局部压痛明显。患肢可佩戴功能位矫形器,并使肘关节呈90度弯曲姿势,手指不要下垂,以减轻肿胀。未固定的手指主动进行一些活动训练,如最大限度的伸直全部手指,再握紧拳,每日几十次,或用手按摩患肢手指。夜间睡眠时,应将患肢抬高,最好能让手指处于较心脏高的位置。每天应该做肩关节上举动作数次,以预防肩关节粘连的发生。根据需要也可使腕关节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对腕关节进行支撑、减少负荷,可以代替石膏固定。
2、前臂骨折康复护理
前臂骨折症状多为伤后前臂肿胀、压痛、畸形,有假关节活动和骨擦音,手臂活动受限,旋转时疼痛剧烈。给病人穿戴辅具后,应保持肘部屈曲90°,前臂稍旋前,吊带悬挂于胸前,可适当做手的抓握活动,禁止手腕的旋转。
3、肘关节骨折康复护理
肘关节骨折脱位后,首先应及时复位,后固定以预防关节变形,保持良好的功能位。避免关节活动度的锻炼。
4、上臂骨折康复护理
上臂骨折,首先应及时复位,后固定以预防关节变形,保持良好的功能位。骨折固定后2周内,练习指、掌、腕关节活动,并做上臂肌肉的主动舒缩练习,禁止做上臂旋转活动。固定2~3周后练习肩、肘关节的活动;伸屈肩、肘关节,如健侧手握住患侧腕部使患肢向前伸展,再屈肘后伸上臂。解除外固定后,行肩、肘全面锻炼;如肩关节环转,肩内旋屈肘肩外旋,上臂旋转肩外展、内旋、后伸等动作。
5、肩甲带骨折康复护理
肩甲带受伤部位有明显的疼痛肿胀,上臂活动受限。
佩戴辅具应保持肩、肘关节固定及稳定。建议早日进行功能锻炼:在使用颈腕带或三角巾悬吊固定伤肢2~3周内进行伤肢远端手指抓握、手腕旋转端杯子、端碗、拿筷子、屈伸肘关节的活动,配合按摩,恢复肌肉张力,协调肌肉间支配能力。固定2~3后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首先让患者自己掌握,一般开始不过分活动,双手叉腰外展、前屈、后伸、内收、双手放下来。避免急于求成,过分牵拉肌肉。以上各种活动,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任何练习都不应引起剧痛,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拉,有时练习可产生轻微疼痛,但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
四、骨折后的康复锻炼
在良好的复位与固定的基础上,功能锻炼越早越好。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萎缩,消除软组织肿胀,防止骨质疏松,加速骨折愈合。
1、早期:伤后1-2周,伤肢疼痛、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此时防止肌肉萎缩锻炼的主要形式是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和放松:上肢可握拳,悬臂,提肩,使整个上肢肌肉收缩,在放松;下肢可使踝关节背屈,股四头肌收缩,使整个下肢用力,然后再放松,一下一下地逐渐进行。早期不做关节活动锻炼。
2、中期:此时局部肿胀消失,骨折端因已有纤维性愈合,骨痂逐渐增加,较稳定。在夹板保护下不易变位。除继续肌肉收缩锻炼外,做一些主动的关节屈曲活动,活动范围以有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强度由弱到强,由一个到多个关节逐渐增加。下肢患者可扶床站立行走,伤肢逐渐负重。
3、后期:骨折已临床愈合,或已去除外固定。患者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工作,使各个关节得到全面锻炼,下肢患者可在扶拐保护下,逐渐负重走路,直至骨折愈合牢固。应尽量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踝颈骨折的外展活动、内收型的内收活动,肱骨干骨折的肩关节旋转活动,伸展型肱骨踝上骨折的伸肘活动、屈曲型的屈肘活动,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等,都应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