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脊八法精要,和肩周炎的康复治疗
时间:2017-03-29 14:35:00 阅读:9285



中医整脊八法精要,和肩周炎的康复治疗




(一)整脊八法精要

1.医患合作

       练功是整脊治疗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是患者自我锻练。因此,在整脊临床中医患合作最为需要。脊柱劳损病是患者长期积劳成疾,让病人清楚自己患脊柱劳损病的原因、治疗方案和愈后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患者配合诸如卧床休息,及时接受针灸、手法治疗等,坚持练功,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才能迅速控制病情。

2.动静结合

      在整脊临床上,维系脊柱的肌肉韧带就是脊柱骨关节的夹板。对脊柱骨关节起固定作用。脊柱劳损病的病理基础是肌肉韧带劳损,导致脊柱骨关节错位、运动力学、生物力学失衡所致。因此,在治疗上,首先要恢复、改善动力系统——肌肉韧带。所以理筋在三大治疗原则中为首。理筋、正骨、练功目的都是恢复运动力学和生物力学的平衡。而骨关节复位后的稳定,也是靠肌力平衡来稳定的。所以,动中有静,动为了静,不动则不能静。例如,治疗颈曲紊乱的颈椎病,正骨后需坚持颈肌的锻练,时时做扩胸运动。练颈肌,此时的运动就是为了颈椎骨关节复位后的稳定。

      另一方面,一些脊柱病变是因动而发病的,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关节紊乱,椎体旋转、倾斜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症状。在治疗上则因其源于动,而制之以静,即卧床休息,使椎间盘避免脊柱骨关节的纵轴应力加重其压迫。因此,有“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睡好”之说。

3.筋骨并重

      脊柱劳损病不是突发的外伤,而是长期的单侧某肌群损伤导致脊柱骨关节错位。骨折复位要求对位对线,所谓对线指恢复原来的解剖生理的力线。整脊对脊柱骨关节的复位同样要求恢复力线。这力线主要是椎曲,特别是腰曲和颈曲。临床上几乎所有的脊柱劳损病都源自椎曲紊乱。椎曲紊乱的病因病理基础就是椎体关节三角力学结构位移后出现“骨牌效应”所致。而椎曲紊乱起源于维持椎曲的四维肌力不平衡,所以要正骨调曲,就必须先理筋。理筋、调曲、练功三大原则,最终目标是调曲。

4.内外兼治

       《灵枢》曰:“内合于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人体是一统一整体。脊柱骨关节疾病,既发生于“筋骨皮肤”,也影响到“五脏六腑”。因此,在治疗上需内外兼治。

       整脊临床常用以拔罐、药熨、针灸的外治法,可有效松解肌肉韧带粘连,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循环,恢复肌容积、肌张力。通过正骨、调曲,可使关节复位,减轻软骨、椎间盘的压应力,使被压迫的脊髓、神经得到松解,缺血得以改善。但这些组织,均需要气血的补充,才有利于循环改善。因此,根据八纲辨证论治,配合中药内服,则有利于组织的修复。临床实践证明,不少内服方药既可消减椎间盘突出的炎症水肿,也可延缓椎间盘的退变,改善脊髓、神经的功能,减轻脊柱劳损病的症状。因此,整脊治疗学是主张内外兼治的。

5.上病下治

      上病下治,是中医整脊的一大创新。《灵枢?经脉篇》论及:“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脊柱轮廓应力是平行四边形平衡的。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法则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因此,在临床上寰枢关节错位调腰骶角;颈曲变直、反弓的颈椎病,调胸椎和腰椎;胸椎侧凸,调腰椎等方法已取得近万例临床的成功。中医整脊认为腰椎是脊柱结构力学、运动力学的基础。腰椎椎曲紊乱、侧凸,即可继发腰椎、颈椎的椎曲紊乱、侧弯。临床调查347例颈曲紊乱的颈椎病,占98%合并腰曲紊乱。X线动态实验,也证实腰曲变直,颈曲也同时变直。因此,采取上病下治法治疗严重的、疑难的颈椎病,以及胸椎侧凸症疗效好,安全可靠,已成为中医整脊临床诊疗的特色。

6.下病上治

      下病上治,也是中医整脊的创新。根据脊柱圆运动规律,脊柱骨关节紊乱、侧弯或椎曲改变,都维持在一中轴线上。例如脊柱颈段、胸段、腰段三个节段中,活动度最大者,颈段是颈1~4椎;胸段是胸1~5椎;腰段是腰1~3椎。据此,腰下段的病变,必须纠正腰上段的侧弯;颈下段的病变,必须纠正颈上段的侧弯,如此才能达到调曲复位的目的。例如:腰椎滑脱症,就必须纠正上段腰椎的反弓、侧弯,滑脱才能复位;急性腰扭伤,往往是腰4~5关节错缝,但只要在胸腰枢纽作一小旋转,其错缝即可复位。

7.腹病治脊

      腹病治脊是指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脊源性妇科病、脊源性男性性功能衰退等。这些病变源自下段胸椎及上段腰椎骨关节紊乱,导致支配该脏器的脊神经紊乱而产生功能性病变。所以,通过整脊恢复其脊神经功能,这是整脊治疗脊源性疾病的具体措施。

8.腰病治腹

       腰椎的稳定,后缘靠腰背的竖脊肌,前缘靠紧贴后腹膜的腰大肌和腹内压。因此,腹内压是稳定腰椎的主要内动力。腹肌松弛,腰椎不稳,多患慢性腰痛。所以临床有“腹针疗法”治疗腰痛。腹部内环境与腰椎的内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往往有便秘、小便短赤等湿热下注证候,而晚期有二便无力或小便频繁的虚寒证候。所以临床上用中医辨证论治,虽是治腹,实则治腰,湿热下注的椎间盘突出症、用通下逐瘀血后,症状即可减轻。         在功能锻练中,“床上起”、“俯卧撑”等均为练腹肌的功法,目的也是“腰病治腹”。

      概而言之,中医整脊治疗八法,富于中医特色的整体辨证治疗。临床上只要正确运用,疗效将提高,疗程也将缩短,复发率也将降低。


(二)肩周炎的康复治疗

1、什么是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2、发病人群: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3、肩周炎的分期及治疗

      随着临床和影像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肩周炎涉及的肩关节疾病较广泛,为方便疾病的精准诊断及其后续的个体化治疗,目前已将肩周炎细分为数种更加具体的肩关节疾病,包括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腱炎、肩峰下滑囊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和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等,它们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肩关节的生物力学。

1987年Neiaser[1]根据体格检查和关节镜下所见提出了4个分期[2]

1.粘连前期(0-3个月)

症状:疼痛牵涉至三角肌止点,夜间痛  

体征:深层触诊时关节囊疼痛,终末端感觉不紧,麻醉下能够全范围活动

关节镜下所见:滑膜炎症反应,无粘连或者关节囊挛缩

2.渐冻期(3-9个月)

症状:严重的夜间痛和僵硬感前屈外展内旋活动均受限

体征:麻醉下部分活动度丢失

关节镜下所见:滑膜炎,腋隐窝变小

活检:血管周围、滑膜下关节囊瘢痕形成

3.冻结期(9-15个月)

症状:僵硬加重,仅在终末端出现疼痛,活动受限

体征:活动度明显减少,终末端运动牵扯感,麻醉下活动度无增加

关节镜下所见:腋隐窝完全消失,极少的滑膜炎

4.解冻期(15-24个月)

症状:严重僵硬,极小的疼痛

体征:活动度逐渐增加

关节镜下所见:完全成熟的粘连

 治疗

1.粘连前期:此期的治疗:关节腔内注射类固醇激素,理疗消炎止痛

2.渐冻期:这个时期主要根据3M治疗(物理治疗,手法治疗,运动治疗)

物理治疗:

           1):中频(肌肉劳损) 

           2):超声波(镇痛消炎、软化瘢痕)

           3):DMS(镇痛、放松肌肉、刺激本体感觉)

           4):热敷 (软化瘢痕)

           5):冰敷(镇痛、消炎)

手法治疗[3]

肩关节进行完全外展时的6个运动学原则[4]

1)根据2/1之肩肱节律,肩关节主动外展至180°时,同时包含了120°的盂肱关节的  外展及60°的肩胛胸廓向上旋转

2)在肩关节进行完全外展时,60°的肩胛向上旋转的发生,同时包含了胸锁关节的上提及肩锁关节的向上旋转

3)肩关节进行外展运动时,锁骨相对于胸锁关节的动作是后缩

4)在肩关节进行完全外展时,锁骨会绕着它自己的旋转轴向后旋转

5)肩关节进行完全外展时,肩胛骨会进行后倾及外旋

6)肩关节进行外展动作时,盂肱关节会进行外转

 

1.治疗肩关节屈曲受限

2.治疗肩关节后伸受限

3.治疗肩关节外展受限

 

4.胸锁关节松动

5.肩锁关节松动

6.肩胛骨松动

7.胸椎动态松动

8.改善肩关节内旋

9.改善肩关节外旋

运动治疗[5]

自我松动(盂肱关节)

 

自我牵伸:健侧带动患侧(内外旋)

增加肩关节前屈

增加肩关节外旋

增加肩关节内旋

增加肩关节外展

增加肩关节后伸

肌力训练

1:肩关节内旋

2:肩关节外旋

3:斜方肌下部

4:前锯肌

肩胛骨内收训练

肩胛骨内收、水平外展、外旋

肩胛平面外展

本体神经感觉模式(pnf)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

 

 

联系我们
QQ咨询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
028-85433201 028-85438936
单位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26号